草生芒种后,叶落立秋前。芒种,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是仲夏时节开始的标志。 芒种至夏至这半个月,是秋熟作物播种、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进入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高潮。白居易的《观刈麦》中,“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描述的就是这一农忙时节的场景。 二十四节气既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也是人们调整饮食作息的生活密码。尤其是老人们,都深谙“不时不食”的道理。就是遵循自然之道,应时令、按季节吃东西:立春时的一张春饼,谓之咬春;夏天一碗绿豆汤,解毒去暑赛仙方;秋季里,新采嫩藕胜太医;冬日里,萝卜白菜保平安。 芒种时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炎炎夏日,暑气逼人,如何吃,才能消暑又健康呢? 芒种三候 饮食指南 中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一候螳螂生 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黄帝内经》有“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的九字箴言。“苦为火味,故能燥也。”可以用苦味食物,如苦瓜做一碗芒种汤,通心经,清凉度夏。 二候鹏始鸣 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 暑气旺,祛痰湿,应喝陈皮茯苓茶:将茯苓5克、陈皮2克洗净,放入保温杯中,冲入热水,等5分钟饮用。健脾燥湿,化痰祛脂。 三候反舌无声 能够学习其它鸟叫的反舌鸟,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端午将近,用祛痰、止痛、活血、散风的苏木,包几个苏木枧水粽,甘脆可口,又能去湿健脾。 《节气厨房》 二十四节气是大自然的语言,不仅跟养生有关,也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态度有关,是天人合一观念的最美呈现。 推荐理由 每个节气都是一个养生的节点,把握时间的节气,跟着节气吃,遵循大自然的节奏,应时而食,就是最好的“吸收天地之气”的方法。 这本书根据每个节气的养生重点,随着节气来调整日常生活和饮食,以自然、健康、简单的形式,搭配相应的饮方和食方,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饮食指南:
饮食指南:
饮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