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随着立秋的到来,整个秋季渐次拉开序幕。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成语。立秋节气有哪些知识?和小编一起来看看~

图片

立秋气候

图片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在气象学上,人们将连续5天日均气温在22摄氏度以下作为秋天开始的标志。以这样的标准来看,中国其实很少有地区能在立秋这天真正进入秋季。像是江淮一带,可能要等到9月才行。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过后,夏天的燥热会慢慢褪去,昼夜温差逐步加大,凉风也吹了起来,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到秋天正式到来。


立秋三候

一候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


二候白露生: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时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三候寒蝉鸣:这时候的蝉,感觉到阴气上升,太阳光已成强弩之末,一日不如一日,因而鸣叫得更加响亮、凄切。


立秋习俗

贴秋膘


“立秋”这一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 ,但“贴秋膘”要适度。伏天人们胃口普遍较差,食欲不振,不少人会瘦一些,因此有了“贴秋膘”的习俗。专家提醒,适当的“贴秋膘”有益于恢复体力,但是若贴补过分,相对运动不足,消耗热量过低,则易导致“秋胖”。


啃秋


"啃秋",也称为"咬秋"。在立秋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


晒秋


立秋时节,田间地头处处可见人们"秋忙"的身影,农家小院晒满了玉米、辣椒、大豆等农作物,呈现出诗一般的"晒秋"景象。如今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篁岭晒秋被称为"最美中国符号"之一,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前去赏秋拍摄。


阅读 · 推荐

《故都的秋》

作者:郁达夫

图片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近百年前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为这北国之秋沉迷辗转。


本书以这篇声名远播的文章为根基,收录了《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怀鲁迅》《志摩在回忆里》等最广为人知的经典散文名篇,每篇散文,读完最多不过十几分钟,却如电影一般,呈现了郁达夫自身从文学青年到真诚中年的一生…… 


《人间种种清香,好想尝尝》

作者:汪曾祺

图片

本书是汪曾祺的经典美食散文集,内容涵盖五味人间、食肉和饮茶、吃食与文学、四方食事四大方面。


当我们每天坐在办公楼里,思考点什么外卖的时候,不妨从书中寻找一些色香味俱全的“精神食粮”——萝卜、豆腐、栗子,还是韭菜花、手把肉、故乡的元宵,或者是北京人“贴秋膘”吃的烤肉,隔着纸张仿佛都飘出了香喷喷的美食气味。


《鲁迅经典》

作者:鲁迅

图片

“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鲁迅先生在《秋夜》中安慰落满繁霜的小花:秋、冬之后接着春。


本书精选了鲁迅先生的经典文章数十篇,与鲁迅的杂文、小说不同,散文是战斗中的鲁迅可以小憩的精神家园。读者从这里可以领略到鲁迅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