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图片

8月22日    秋乃至   七月初四


图片

处暑,七月中。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是三伏天里最后一个节气,处暑来了,三伏天将要过完了,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但是长江沿岸低海拔地区,在伏旱延续的年份里仍能感受到“秋老虎”的余威,而此时西北高原进入处暑后,秋意正浓。


图片


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是指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且先陈列如祭而后食。


二候,天地始肃。是指接着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


三候,禾乃登。中“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如“五谷丰登”。


图片


处暑习俗


图片
图片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上一座灯盏或者是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它自由的漂泛。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适宜捕鱼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浙江沿海一带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吃鸭子




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处暑饮食





喝酸梅汤




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制作酸梅汤很简单:用开水冲泡晒干的梅子,再加冰糖,煮好放凉后,装进木制有盖的冰桶中,使其温度降低,喝起来酸中带甜,口感甚佳。





吃龙眼配稀饭




在福州,还有处暑时节吃龙眼配稀饭的习惯。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消耗了很多热量,吃龙眼能补充热量、有益心脾,起到补气血的作用。剥一碗龙眼,混着稀饭一起吃,便是处暑时节独有的味道。





梨粥




梨,味甘酸性凉,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大米健脾益气,两者同煮为粥,具有益气健脾、滋阴润燥的作用,是预防秋燥的保健食品。



古人云,药补不如食补

食而养身

美味又健康

中国人会吃、也讲究吃

每一道菜品食材、配料的选择

都有其一定的根据和原理

冬季温补、夏季清淡

时令不同

食材及烹饪技巧不尽相同

说节气,谈生活

无不展现出中国人文与饮食的

精致与情怀


   阅读·推荐   

图片
图片



二十四节气养生经




图片


内容介绍:

古往今来的养生家们都十分注重节气养生,并把“天人合一”的养生观作为不违天时、顺道而行的重要法则。随着节气的变更,人体的正常机能在无形中也会受到影响。因此,进行养生与保健切不可忽视二十四节气的变化。


为了深入探析二十四节气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揭示顺应二十四节气的养生奥秘,本书围绕不同季节、不同节气的自然变化,阐述了起居作息、饮食养生、精神调节与运动指南等内容。此外,本书将现代医学知识与传统保健养生理念有机地融合起来,力求做到文字通俗易懂,体例新颖别致,既注重知识性,更注重实用性。希望本书能帮助读者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图片
图片



《人间有味》




图片


内容介绍:

吃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文化。汪曾祺老先生不仅是一位文学大师,还是一位地道的美食家。无论是谈家常小食、地方美味,还是讲萝卜、豆腐、手把肉;无论是春天的萝卜、秋天的糖炒栗子,还是新采的枸杞头、缸腌的臭苋菜;不管是江南的马兰头、朔方的手把肉,还是故乡的野菜、他乡的菜肴,所有的吃食,在他的笔下,都是人间的至味。人世间数十寒暑的沧桑风雨,借助这些寻常吃食,熬成难忘的老味道。


本书收录了汪曾祺的经典散文集,一花一叶皆有情,一茶一饭过一生。深深呼吸,缓缓前行,慢慢品下一口暖心的酒,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是幸福的人。本文收录了汪曾祺先生的经典美食名篇,每篇篇幅适中,自然率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人间至性至情的热爱。另外,还收录先生的其他写人、写情的其他文章,以便读者全面了解他生活和人生的智慧。






《食在味道 一盘好菜》




图片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教给读者如何在家做出美味菜肴来宴请客人的美食类图书。去酒楼宴请客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家里做宴客菜不仅节省成本,更能拉近与客人的距离,让客人有一种温暖、贴心的感觉。在家做宴客菜,远没有想像中的难度,本书从餐前开胃凉菜,到热菜,到汤品,到主食,一直到餐后甜点,超精细的步骤讲解,超精美的步骤图片,点点面面,尽皆授于读者,学做宴客菜,并不是难事,拿起本书,走进厨房,等待你的将是色香味俱全的丰盛大餐。不管是想要在家宴客,还是家中亲人聚会,皆是一本极其适宜的图书。


图片
图片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