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当年课堂上,老师的那些“名言”吗? 数学老师一边扶眼镜,一边一字一顿念出的——“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英语老师讲到兴起,张口就来的戏剧腔口语秀——“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还有语文老师讲阅读理解时的名句——“你要揣摩出题人的意图啊!” 其实教师的工作不仅是传递知识,也是把人类的智慧财富传授给年轻一代,在他们的心中点燃求知的欲望和热爱知识的火花。 就像语文课本上的那些文章,当时年少,也许还不知其中深意,但老师的循循善诱激发了我们对阅读的热情,让我们牢牢记住了文章教给我们的道理。现在长大了,再回首时才发现,原来自己也是书中人。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重回课本,感受书中深意,也许你想知道的一切,都在老师让你好好品读的那些文字里。 《朱自清散文集》 本书精心选取了朱自清先生近50篇经典的散文,内容涉及山河风物、俗世人情、游娱杂记、人生断想等多个方面,带领读者一同体会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之美,一并捡拾散落在过往岁月中的柔软与温情。 //推荐重读:《背影》 当时以为作者的父亲执意送行,又是买橘子,又是叮嘱茶房,是多此一举,现在回想起父亲在月台上攀上爬下的背影,只看到了一位不善言辞的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意。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收录了鲁迅先生的十篇散文,追忆了他无法忘怀的人或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与师长的怀念之情。叙述亲切感人,文笔优美清新。 //推荐重读:《藤野先生》 初读这篇散文,看到的是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和对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的赞扬。重读之后,看到的更多的是那个时代背景下,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过小姑娘英子童稚的眼睛,来看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文章中的人物最后都离小英子而去,表达了告别童年的悲伤和怀念的情感。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种说不出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推荐重读:《爸爸的花儿落了》 以前学这篇文章,还需要老师帮我们解析最后那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经历了许多事情才发现,长大,真的只在一瞬间。这种哀而不伤,含而不露的表达,比哭诉更直击心灵。 《我与地坛》 本书收录了当代文学大家史铁生的多篇散文,语言质朴通透,没有经过精心的编织与雕琢,但句句含情,字字如金,蕴含深刻的生命哲理。 //推荐重读:《我与地坛》 小时候爱热闹,长大后爱独处。对史铁生来说,地坛是让他心灵得到平静的地方,对我们来说,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又何尝不需要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 老师不仅是我们求学路上的指明灯,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也是我们踏上人生之路的启蒙者,让我们即使迈出校园,还能保持勤奋学习的上进心,自律自觉的好习惯。 师恩长存,教诲难忘。教师节,祝天下老师节日快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