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的节俗丰富,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习俗知多少~~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植树、荡秋千、蹴鞠、放风筝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祭祖
是清明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 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灵。供品有主要有三牲饭菜、三茶五酒等;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俗称"送钱粮"。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习俗。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还有荡秋千、蹴鞠、放风筝等风俗活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要了解我们清明等传统节日的更多知识还需要多读书。 1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 内容简介:本书结合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需求,选用经典的传统文化作品,并加以适当的注解,使之在具有高品位、典范性的同时,具有情、趣、理,琅琅上口,易于诵读与记忆。本书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得学生轻松感受经典的魅力,在增强记忆力,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进一步陶冶情操,提高道德素养。 2 《 中国文化大博览清明与寒食》 内容简介:本书详细介绍了寒食节的起源及传说,寒食时间及祭祀演变,清明节的起源及礼俗,主要习俗,主要食俗等传统文化。 寒食节又称禁火节、冷节。史载,寒食禁火是周之旧制,远源可上溯至先民钻木取火。春秋、汉时始与介之推联系起来。故俗传,寒食节原发地是介休绵山,距今已有二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因此,寒食节是为纪念介之推忠君爱国、清正廉明的政治抱负和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而设的节日…… 3 《 嗬!我最喜欢的民俗故事》 内容简介: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需要了解中国文化,了解民俗。民俗故事不但有深刻的寓意,更有很强的可读性。本书精选的民俗故事,在让小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更能让小学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