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上回请点这里)


上回说到天才少年王勃受到唐高宗的赏识

被安排在沛王身边做文职工作

仕途正值上升期,但就在此时

这位天才少年却犯了糊涂




武则天与唐高宗有四个儿子

沛王李贤是第二个儿子


图片




李贤不过才十二三岁

正是贪玩的年纪

所以王勃也就跟着沛王出入各种游戏场合


图片



当时唐朝风靡“斗鸡”

沛王和弟弟英王便经常一起比赛


图片



看着两兄弟天真烂漫地游戏

王勃童心未泯,写了一篇《檄英王鸡》

相当于是给英王的鸡下战书

给沛王的鸡应援助威

然而正是这篇文章

给王勃招来了祸端


图片



所谓檄文

一般是指声讨敌人或叛徒的文书

骆宾王就曾经写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来反对武则天的统治




言归正传

由于王勃的《檄英王鸡》写得实在精彩

就像是正式的檄文一样

所以这篇文章引起了武则天和唐高宗的注意


图片



唐高宗读了文章后

想到兄弟争位、手足相残的往事

对王勃非常生气

他怒骂王勃是“歪才”

认为王勃在挑拨沛王和英王兄弟俩的关系


图片



最后唐高宗罢免了王勃的官职

将他逐出长安


图片



王勃怎么都没有想到

自己竟然因为一篇助兴的游戏之作丢了官

成也才华,败也才华


图片



离开长安,王勃来到四川散心

在四川,王勃创作了许多诗篇

其中不乏一些送别诗


图片



但王勃这时创作的送别诗

就不像在长安时所写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样潇洒豪迈了

从王勃的《别薛华》中

我们便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沉重


图片



前路多艰

即便我送行时陪你走了一程又一程

最后还是你独自匆匆忙忙地去寻路


漫长的路途中

游子的内心是多么的悲凉啊

这样凄惨的心境

会击垮一个人的身躯




我的心情和你同样起起伏伏、漂泊不定

生活也一样充满了艰难困苦

但我们要记着无论是离开还是到来

我们都是会在彼此梦中出现的人


图片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可见薛华与王勃的关系并不一般

薛华的爷爷薛收是王勃爷爷王通的学生

两家世世代代互相交好

所以薛王二人也十分要好


图片



咸亨元年(670年)

王勃与薛华再次分别

于是王勃又写了一首《重别薛华》


图片



月色皎洁洒满江岸

秋风徐徐拂过江面


楼台依偎着陡峭险峻的江岸

洲渚与辽阔的天空衔接


图片



漂泊的旅途大概要以千里为单位计数了

或许我一生都会是这样奔波不定吧


眼看着人生好像已经走到头了

我唯有以泪洗面

回头看看来时的路

也叫我忍不住潸然泪下


图片



在另一场送别中

王勃创作了《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巴南之地的流水涌入滚滚长江

群山横亘在塞北大地上,直插云霄

秋天的夜晚

月色笼罩着渡口

在这座小亭子里

有谁看到过离别时哭哭啼啼的呢


图片



凌乱的烟雾弥漫在长满青苔的台阶

月色高高悬挂在江亭的南门之上

万籁俱寂,离亭的门紧闭着

今夜的山河也变得如此苍凉


图片



历经罢官放逐

王勃已然不是过去那个热情豪放、

锋芒毕露的少年郎了

他所写的诗词也愈发悲苦凄凉


图片



咸亨元年(670年)

恰逢重阳佳节

王勃爬山登高为友人践行

创作了《蜀中九日》


图片



不知不觉重阳节就到了

我同好友一起登上高台、眺望故乡

我原本就身在异乡

如今又要为友人举杯饯别


图片



我早已厌倦了客居四川的孤苦生活

想回北方回不去

为什么大雁偏偏却是从北方来?


图片



之后王勃写下了一首小诗《山中》

依旧是抒发旅愁归思之作


图片



长江滚滚向东流

而我还滞留在这儿

我多想回到万里之外的家啊

但现在我只能看着

那晚秋的风吹得满山黄叶翩翩飞舞




咸亨二年(671年)

王勃不愿再终日无所事事地生活,

于是他回到京城

重新参加科举考试

不幸的是王勃这一次名落孙山


图片



碰巧王勃的朋友凌季友在虢州做官

他告诉王勃虢州药草丰富

非常适合王勃来做研究


图片



于是给王勃谋得了个参军的职务


图片



正当王勃的仕途再次步入正轨之时

麻烦还是找上了他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