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2021.8.23七月十六•周一

●暑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太阳黄经达150°;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下降趋势。                 


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元吴澄的著作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是终止的意思

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


图片



处暑到来后太阳的直射点会继续南移

太阳辐射逐渐减弱


虽然雷暴活动不及炎夏那般活跃

但华南、西南和华西地区雷暴活动仍较多


图片



中国古人将处暑分为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处暑三候之一候鹰乃祭鸟


鹰,义禽也

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

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

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

且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


此时节

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并且先陈列如祭而后食用


图片



处暑三候之二候天地始肃


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

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

古时有“秋决”的说法

即是为了顺应天地的肃杀之气而行刑


《吕氏春秋》上说:

“天地始肃不可以赢”

即是告诫人们秋天是不骄盈要收敛的季节


图片



处暑三候之三候禾乃登


禾者,谷连藁(gǎo)秸之总名

又,稻秫(shú)苽(gū)粱之属皆禾也

成熟曰登


“禾”指的是黍、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

“登”即成熟

意思就是开始秋收


图片



节气是有习俗的,每个节气的习俗活动

都代表了一个节气的特色

也是不同地区庆祝的表现形式

那么处暑的习俗有哪些呢?




出游迎秋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

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处暑过,暑气止

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

民间向来就有

“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

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图片



放河灯



因处暑时间与“中元”相近

所以人们多在此时

举办与“中元”相关的节日活动

如“放河灯”活动


河灯也叫“荷花灯”

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

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

任其漂泛


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

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

“七月十五是个鬼节

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

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

想托生,又找不着路

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

就得托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泼水降温



处暑时

我国部分地区有举行泼水节降温的习俗


图片
图片



吃鸭子



“七月半鸭,八月半芋”

古人认为

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


处暑这天

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


而江苏地区

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

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图片



开渔节



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期

中国沿海地区常会在此节气

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

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


1998年浙江省象山

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开渔节

后来每年都会举办一次


图片



拜土地爷



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

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


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

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


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

恐把到手的丰收洗掉


图片



处暑前后,冷空气南下次数开始增多

气温下降逐渐明显


 南方地区

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遭遇高温天

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处暑时节,白天气温虽然仍会很高

但早晚温度低,温差较大

人们应预防感冒



处暑后,人体出汗明显减少

水盐代谢功能逐渐恢复平衡

进入生理休整阶段

机体于是出现疲惫感,产生“秋乏”


化解“秋乏”, 要保证充足睡眠

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饮食清淡,宜多吃西红柿、茄子、

马铃薯、葡萄和梨等食物


图片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

正是畅游郊野、登高望远的好时节

秋季运动可选择快走、登山、打球等


对于老年人来说

运动要以“不累”为标准

运动时间最好选在早晚

中午由于室外天气仍然炎热

要避免户外活动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