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上回说到严武被调回京城

(上回点这里)

杜甫离开了成都

两位老友自此分开


那么杜甫拒绝严武的请求

离开成都之后去了哪里呢?


图片



原来蜀中大乱,杜甫逃难到了梓州

然而梓州也并不安稳

上元二年(761年)四月

梓州刺史段子璋举兵反叛


图片



梓州就是今天四川的三台县

唐朝时可是与成都齐平的大都市

刺史就是这个地方的最高长官


图片



地方有叛乱

中央就要派人平叛

平叛的将军就是巴州刺史

人称马巴州


图片



马将军和杜甫颇有交情

其出征时,杜甫还亲自送行


图片



万万没想到的是,送行成了最后一面

马将军战死沙场


听闻噩耗,联想到无数兵将命丧战场

杜甫悲痛不已


图片



于是写下《苦战行》《去秋行》

悼念在平定叛乱中牺牲的将领士兵




诗文中的马将军就是马巴州

其自称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

“伏波”就是降伏波涛的意思


历史上最著名的伏波将军

就是东汉光武帝时候的马援


图片



文章大意是马将军你叛乱未定身先死

我再也不能和你把臂言欢


天上的孤云好像和分别时没什么两样

现在看到那片云却只剩我一人独自流泪


图片



缅怀了老友,杜甫又作了一首《去秋行》

祭奠无数不知名的兵士

《去秋行》是杜甫为遂州战败的士兵所写

他们大多来自培江


图片



此时战事尚未结束

幸存的士兵好像

每晚都能听到战友的冤魂在哭泣

这群年轻人上战场前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如今却化作了森森白骨


想到那些年轻的生命在异乡陨落

谁不会扼腕痛惜


图片



缅怀完了将士

杜甫又开始思念亲人

因为与家人两地相隔

杜甫十分挂念草堂的妻儿




恰好小儿子杜宗武的生日要到了

杜甫这位心酸的老父亲

便给儿子写了一首《宗武生日》


这首诗温情动人

字里行间都是杜甫对小儿子深沉绵长的父爱


图片



杜甫夸奖小儿子聪慧懂事

语气里还带着一点做父亲的小骄傲


图片



像所有望子成龙的家长一样

杜甫勉励小儿子多读书,尤其是各家经典

将来好继承家族写诗的衣钵




杜甫还劝儿子不要学《二十四孝》中老莱子

七十多岁还穿着五色彩衣

像小孩子一样摇着拨浪鼓来逗父母开心


图片



诗的颈联尾联写道

杜甫想为小儿子办生日派对,庆祝一番


杜甫说虽然自己身体不大好

坐都坐不正,酒也不能喝几口

他也要靠在椅子上为小儿子的庆生干杯


图片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

家人是人们永恒的依托,杜甫也不例外

幸运的是,杜甫一家后来得以团聚


图片



广德元年(763年)

一个难得的好消息传来

河南河北被朝廷的官军收服


图片



杜甫听说,喜难自禁

战乱的阴霾一扫而光

挥笔写下了千古名诗《闻官军收河北河南》

这首诗大概也是杜甫写过的最高兴的一首诗




最开始听到收复蓟北也就是河北的消息时

杜甫激动得老泪纵横


杜甫开始放飞自我

美滋滋地喝酒唱歌

恨不得赶紧趁大好春光回家

从此不再到处流浪,过着四海为家的“漂族”生活


图片

妻子和孩子知道后也不再发愁

终于能回洛阳老家了!


杜甫简直高兴到发狂

随意地把书一卷,迫不及待地想要启程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在杜甫笔下,回家的路途轻快得像坐高铁一样

一路畅通无阻,马上就能抵达洛阳老家了

图片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没高兴多久,杜甫又忧心忡忡起来


图片



由于讨伐安史叛军

朝廷撤回了西部的大部分军队

长安被吐蕃乘虚而入

战乱还没结束,时局依旧动荡难安


图片



杜甫是否如愿以偿地回到日思夜想的洛阳呢


回洛阳老家,还是就近去成都

这是一个问题,杜甫将何去何从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