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

在秋季节气中排行老五


图片


虽然寒露到来时

秋季节气已处于收官阶段

但实际上

寒露之前的节气

多处于从夏季到秋季的缓慢过渡阶段



图片


直至代表冷热交替的寒露到来后

夏季的热气才被迅速摒弃

寒气渐增


图片


天气开始从凉爽转为寒冷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自此进入深秋时节


图片


而北方地区气温下降幅度更甚

有即将进入冬季的趋势


图片


白露到来时

接近地面的草木上

便已经会因早晚温差过大而出现露水

但维持时间不长


图片

寒露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

所以露水凝结得更快

也更不容易蒸发

有即将凝结成霜之感


图片


寒露正值秋熟作物成熟、

越冬作物播种的关键时期


所以旧时农人

对此时的天气变化十分留意




地处南方的农民

要趁天气还没有完全冷下来的时候


完成割晚稻、收葱、收棉花、

收豆子、摘石榴、摘柿子等秋收工作


图片



同时还要做好应对“寒露风”到来的准备


“寒露风”是指在寒露左右出现的

由干冷型的凄风或湿冷型的苦雨

引起的低温冷害


是危害南方晚稻生育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图片


其一旦出现便极易导致晚稻空壳、瘪粒

往往会导致作物减产




所以农民要在寒露时抢收作物

以防“寒露风”突然出现毁了一年的收成


图片



而对地处北方的农民来说

寒露则是冬小麦播种的标准时间节点

所以要抓紧时间播种冬小麦


图片



此时北方地区在冷势力的影响下

雨季已基本结束



这种干旱少雨的情况

会对冬小麦的播种造成一定的阻挠

所以农民应设法造墒、抢墒播种

以保证冬小麦能在霜降前后顺利种完


图片


寒露之后最后一批大雁将列队南迁

开启越冬模式


(寒露三候之一候鸿雁来宾


图片


寒冷的天气使得雀鸟不再出门

但海中的蛤蜊数量却增多了

因二者颜色相似

故古人认为这是由雀鸟幻化而来


(寒露三候之二候雀入水为蛤


图片


虽然俗话常说“寒露百花凋”

但植物也有其适宜的生长时期

菊花就是在寒露时盛开的

所以此时正是赏菊的好时候


(寒露三候之三候菊有黄华

图片


此时天气渐凉,枫叶渐红

各地秋景渐浓

所以古人也有在此时登高观赏美景

以此“辞青”的习俗


图片


深秋时节气温加速下降

日照强度减弱

日照时数缩短等气候特点

使得阳光晒不透的深水区食物变得匮乏




而仍处于向阳一带的浅水区浮游生物

相对来说比较丰富

所以寒露时

鱼儿多会在水温较高的浅水区觅食


图片


同时,为了多储存一些脂肪以便越冬

此时的鱼儿正处于食欲最高涨的时期之一

所以极易上钩


图片

人们便多喜欢挑选

气温较高的背风、向阳的湖边进行垂钓

有些人将此当作寒露的习俗之一

谓之“秋钓边”



寒露到来的时间恰好位于重阳节前后

重阳节是和除夕、清明、七月半并列的祭祖大节

所以也有部分地区的百姓

选择在寒露当天祭拜祖先



图片



民间自古便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四时养生理论


在深秋到来时

人们通常会用食疗的方法

达到养阴防燥、润肺益胃的目的


图片


此时正是有健脾胃、顺气和中、

平喘止咳等作用的芝麻的成熟期


所以民间亦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除芝麻外,还可根据自身情况

适当食用梨、柿、冬瓜、银耳等

养肺润肠的食物

以防出现咽干口燥等症状


图片


随着气温不断下降

感冒成了最易流行的疾病

同时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疾病

也多有复发可能


图片


所以此时

更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起居生活

顺应阴阳转变适当调整起居时间

早睡早起,保证身体健康



现在仍是防疫的关键时期

如果呼吸道方面疾病有复发的趋势

应尽量减少外出

以免因人体免疫力的下降而感染病菌


图片


如必须外出则需戴好口罩

咳嗽或打喷嚏

则应用纸巾遮住口鼻或用肘臂遮挡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