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的八大行星 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 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 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大行星自转方向多数也和公转方向一致 只有金星和天王星两个例外 金星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 天王星则是与公转轨道呈97°角的“躺着”旋转 补充一下,划分行星的依据: 一是必须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 二是质量大,能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 三是这个轨道附近应该没有其他物体 (清理其轨道上的其它物体) 2006年冥王星因为没能 清空其轨道上的其它物体 被归为矮行星,从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 行星明明离人类那么远 人类却从没有停止探寻求知的脚步 用各种望远镜、探测器不断拉近和太空的距离 今天小风和小暴也带着你手动还原八大行星 来一次零距离观测! 八大行星 材料准备 各色超轻黏土、模型支架、小钢棍 步 骤 -1- 安装八大行星支架。 底座→主轴→长轴→短轴→长铁棍→短铁棍 -2- 太阳:红+黄 将黏土搓成长条,摞起来,将混合黏土拉长 交错进行部分混色,最终搓成圆球 -3- 水星:土黄+黑+浅蓝 参考第二步进行捏制 -4- 金星:土黄+红+橘 -5- 地球:深蓝+绿+白 -6- 火星:橘+红+黑 -7- 木星:白+黄+土黄 -8- 土星:土黄+黄 -9- 天王星:浅蓝+白 -10- 将八大行星按顺序摆好风干 -11- 组合八大行星与支架, 旋转插入球体,避免变形 笔 记 【类地行星】 类地行星是与地球相似的行星,中央是一个以铁为主,且大部分为金属的核心,围绕在周围的是以硅酸盐为主的地壳。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1)水星 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中国古代称水星为“辰星”。它与太阳最大角距不超过28°,由于古代称30°为一辰,故而得名。水星是公转最快、体积最小、表面温差最大的行星。水星上的一天约等于地球上的两年。18个水星合并起来才抵得上一个地球的大小。 (2)金星 金星,清晨被古人称为“启明”出现在东方天空;傍晚为“长庚”处于天空的西侧。亮度仅次于月球,又被称为太白金星。金星的体积是地球的0.88倍,自转周期是243天,是主要行星中自转最慢的,也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没有磁场的行星。在八大行星中金星的轨道最接近圆形。金星和水星一样,是太阳系中仅有的两个没有天然卫星的大行星。 (3)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地月系统。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总体上呈蓝色。地球是目前宇宙中人类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4)火星 火星在古代因其橘红色的外表和不固定的行踪被称为“荧惑星”。火星直径约是地球的一半,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被赤铁矿(氧化铁)覆盖,每年常有沙尘暴发生。被认为是太阳系中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行星。 【巨行星】 巨行星一般指气态巨行星,又称类木行星,是不以岩石或其他固体为主要成分构成的大行星。 木星和土星体积巨大,质量也大,但密度小,主要由氢、氦、氖等轻元素组成。 (1)木星 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距离太阳第五远的行星。质量是太阳的千分之一,是太阳系其他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而木星的半径是太阳半径的十分之一,体积是地球的1321倍。特别之处在于一团激烈的沿逆时针方向运动的下沉气流,因含有大量的红磷化物,所以呈深褐色,被称为大红斑。 (2)土星 土星外围有幽静的冰环,主要的成分是冰的微粒和较少数的岩石以及等离子。土星也有四季,只是每一季的时间要长达7年多,因为离太阳遥远,夏季也是极其寒冷的。土星环绕太阳旋转一周为30年,在公转一次中仅出现两次土星双极光现象。这一现象是太阳喷射的亚原子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与土星大气层的分子发生交互作用产生的。 【远日行星】 远日行星是指离太阳较远的行星,包括天王星和海王星,直径大约是地球的4倍。天王星和海王星是一类独特的巨行星,也被称为冰态巨行星(又称类海行星,简称冰巨星或冰巨行星),尽管冰巨星的表层仍然是以氢气为主,但内部区域则大致呈现“冰冻”状态。这些“冰”主要由水、氨与甲烷组成。 (1)天王星 天王星是太阳系内大气层最冷的行星,最低温度为-224℃,是太阳系里第三大的行星。其公转周期是84年,自转周期则是17小时14分钟。天王星的自转独特在于它实际上是倾倒在其轨道滚动,倾斜的角度高达97°,一般认为这个不寻常的位置是由于在太阳系的形成早期曾与一颗行星大小的星体碰撞过的原故。 (2)海王星 海王星的大气层的化学组成以氢分子和氦为主。此外,海王星大气中还有微量的甲烷,这是使行星呈蓝色的原因之一。不同于较为平静的天王星,海王星的大气更加活跃,拥有强劲的风暴系统,著名的“大黑斑”就在海王星上。另一组白色云团被命名为“滑行车”,是位于大黑斑更南面的另一场风暴。 内容来源:风暴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