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文化之一 颇受大众欢迎和喜爱 古往今来 许多才子因此留下不少著作 但不同的是 有些人倾尽一生创作出诗文若干 也只能算勉强出名 而有些人只凭一首诗便可坐拥诗坛美名 唐朝的崔护便是其中之一 崔护曾任 唐太和三年京兆尹、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 他的诗风精炼婉丽、用词清新 已有六首存于《全唐诗》中 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便是《题都城南庄》 这首诗主要用抒情诗的方式 既通过“寻春遇艳”和“重寻不遇”两个场景 传达了“物是人非”的人生哲理 又展示了当时以抒情方式 表达情感的创作理念 相传这首诗的背后还有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崔护是唐德宗贞年间 博陵县(今河北安平县)的一位书生 天资纯良、才情俊逸 一心苦读渴求功名 相传他进京赶考时曾到都城南郊游玩 只见一路上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沉迷于赏景的崔护并未注意到道路变化 就这样渐渐走到了郊外深处 来到了一家隐在桃林后面的农户 疲惫的崔护敲开农户家的门 打算讨口水喝 就这样遇到了农户家姿色艳丽的绛娘 二人初次见面便对彼此心生好感 交谈之后更是被对方深深吸引 只是饱受礼节教育的两个年轻人 秉承着“发乎情,止乎礼”的理念 并未做出什么越轨之事 待日暮西斜时 崔护便起身离开了 后来 崔护一直忙着学习赶考 直到一年后的春天 才又回到城南寻觅佳人 谁知这次在农户中却不见绛娘 只有桃花依旧绽放 崔护感叹之余便将两次经历汇总为一次 提笔在门上写下了这首 《题都城南庄》 整首诗以“人面”、“桃花”作贯穿线索 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 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 把两次在不同境遇下产生的感慨表达了出来 诗作从“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切入 重现了去年在此地“寻春遇艳”的场景 描绘了佳人人比花娇的容颜 含蓄的表达了两人相遇后的情意绵绵 而下一句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则描绘了此次“重寻不遇”的场景 表达了不遇佳人,只余回忆的惆怅之情 与上文书写的回忆中的美好事物形成对比 更加凸显了其珍贵美好 而“人面桃花” 自此之后也就成了形容 男女邂逅钟情、分离之后 男子追念旧事的一个成语 据传崔护写下这首诗后 便闷闷不乐的回到家中 又在难掩思念的驱使下 再次前往农户 这次他还未走近农户便听到了 一位老者的恸哭声 走近细问方才知晓 原来前两天绛娘是去了亲戚家小住 回来看到崔护在门上题的诗 以为二人就此错过,一时情急便病到了 崔护听后深感悲恸 进屋对着绛娘苦求祈祷 不多时绛娘竟真的悠悠转醒 老者激动之余便将绛娘许给了崔护 成就了一桩美满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