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七夕由来

图片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女儿节、乞巧节等

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

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

因拜祭“七姐”活动

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

“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

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

在当代更是产生了

“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图片
图片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

早在《诗经》时代

人们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

在东汉时就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

“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图片



在《诗经·小雅》中有这样的记载:

“跂彼织女……睆彼牵牛”

而这也就是牛郎织女的故事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那么在这个被赋予特殊意义的节日

民间又会举行哪些有意思的活动进行庆祝呢?



图片

七夕民间习俗


【穿针乞巧】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

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

人俱习之”的记载

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

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图片



【喜蛛应巧】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

“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图片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

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

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图片



【种生求子】


种生求子是七夕节中旧时的习俗

实际上是生育信仰的一种




【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

又叫“贺牛生日”


图片



【晒书晒衣】


古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盛行

据载,司马懿为避祸晒书装疯


而汉代流行的晒衣风俗

在魏晋时

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



图片



【供奉“磨喝乐”】 


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

多为半臂衣裙,手持荷叶状

初为泥偶制,后有象牙或金玉宝石制




【拜织女】


“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喜欢的事

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

于案前焚香礼拜后

朝着织女星座许愿


图片



【拜魁星】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

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

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

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图片



【吃巧果】


七夕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

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


《东京梦华录》中

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

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




【七姐诞】


宋人刘克庄曾有诗咏道:

“瓜果跽拳祝,喉罗朴买声

粤人重巧夕,灯光到天明”


图片



【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

用花草染指甲象征着生育


图片



【妇女洗发】


湖南湘潭地区《攸县志》:

“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


图片



【结扎巧姑】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

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

谓之“巧姑”


图片



【拜“七娘妈”】


闽南和台湾的七夕节

又是“七娘妈”的诞辰日

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

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


图片



浩瀚的银河,今夜分外璀璨

两颗星星格外耀眼

为相聚,不惜走了多少光年

短短的一瞬,历经多少风霜


天上一瞬间,地上数十年

相逢,总是那样的短暂

留在茫茫夜空,是那绵绵的思念


多少年的相守,多少年的相望

只为那千年的情缘

只为那恒久的诺言


(本文为“画说传统”独家版权,如需转载请注明转自“画说传统”哦!)

         

   注:部分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