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
八
腊八节,俗称“腊八” 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 相传腊八是祭祀祖先和神灵 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 因这一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 故又被称为“佛成道节” 在“腊八”的形成和习俗方面 我国民间亦有很多与之相关的传说故事 赤豆打鬼 传说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zhuān xū)氏的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悼念民工 秦始皇修建长城时,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都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后来人们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每年腊月初八都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纪念岳飞 传说腊八节吃粥是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形成习俗。 朱元璋定名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传说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是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又冷又饿的朱元璋从监牢的老鼠洞里刨出一些五谷杂粮。朱元璋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为了纪念在监牢中的日子,便将十二月初八定为腊八节,把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时民间还有很多独特的饮食习俗 一起去看看吧! 腊 八 粥 腊八粥又叫七宝五味粥,古时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来庆祝丰收的来临。 将红枣、核桃、黑米、香米、玉米、葡萄干、红豆和小米这七种材料混合放入锅内,加足量水,烧开小火便能熬成香喷喷的腊八粥。 腊 八 面 腊八面是腊八节的传统美食之一,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每年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会吃碗腊八面。 传统的腊八面是以韭叶面和用豆、蔬做成臊子为主,面煮好后将葱花油泼入锅中,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面就这样诞生了。 腊 八 蒜 中国北方会在腊八时制作传统小吃——腊八蒜。旧时北京还有句老话:“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欠债的还钱。”便是指旧时人们会用腊八蒜当催债提示,以示一年即将结束,债务该清算了。 腊八蒜的做法简单,将剥皮蒜瓣装入小坛,倒进醋,封上口即可。泡在醋中的蒜慢慢会变绿,最后如翡翠碧玉般晶莹,多在除夕开坛食用,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 腊 八 醋 泡腊八蒜的醋被称为"腊八醋"。"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腊八醋一般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素饺子蘸腊八醋吃,取一年素素净净之寓意,别有一番滋味。 每年农历的最后一个月又被称为腊月 “腊”本是岁终的岁月,是祭祀之月 它是年前的最后一个月,处于新故交替之处 故是重要的大月 腊月的“腊八”之节也因此 在民间传统节日中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我国民间 也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