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个拥有大量
诗、书、画、乐方面名家的神奇朝代
以诗人为例 大名鼎鼎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诗佛”王维都出于此时 以上提到的诗人从名号上就能看出 人们认为他们在诗作方面的造诣已经登峰造极 所以用“仙”、“圣”等字眼当作尊称 可有个诗人却从名号上 就和其他诗人产生了本质上的区别 他叫孟郊 被世人称为——“诗囚” 但孟郊本人并不是个囚犯 他只是比较喜欢写一些 表现世态炎凉、民间苦难的诗作 这些诗作经常给人一种他过得很苦 像个囚犯的感觉 所以得名“诗囚” 不过,他本人也确实过得很苦 孟郊是贫寒人家长大的孩子 父亲离世较早,家中全靠母亲操持 孟郊也有一点应试困难症 虽然平日读书很刻苦 但考试成绩却都不怎么理想 曾有两次进士不第 孟郊觉得自己也许并不是个读书的料子 差点就放弃了科举之路 幸好他的母亲是个很有远见的人 她坚信孟郊一定可以成就一番大业 所以一直没有放弃督促孟郊继续学习 并鼓励他参加科举 贞元十二年(796年) 四十六岁的孟郊奉母命再次参加科举考试 终于得以进士登第 后又顺利通过铨选 于贞元十七年(801年)在溧阳为官 此时的他年已半百 因前期遭受的苦难太多 此时更觉亲情可贵 想到每次赶考前母亲对自己的叮咛 为自己打点行装的操劳 深觉母亲不易 于是立刻请母亲来溧阳与自己团聚 并在写下了 抒发敬母、爱母之情的《游子吟》后 又在题下自注了“迎母溧上作”的字样 以表达此诗是为感念母亲所作 《游子吟》虽无华丽的辞藻堆砌 但通篇都透露着真挚的情感 诗作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 一个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孩子赶制衣衫的场景 从害怕孩子久久不归衣衫破损严重 所以每一针都细细缝制这样具体的描写 展现了慈母形象 从而歌颂母爱的伟大 诗作最后两句表达的则是 子女对母亲的感恩、感谢之情 诗人于此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既感念了母爱的伟大 又对全诗的主要情感做了归纳总结 升华了全诗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