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又称拜月节、祭月节、团圆节等

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图片



它起源于古代先民月亮天象崇拜


一开始只是在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这天

举行“秋夕祭月”活动


图片



后来节期被调整至农历八月十五日

并在唐朝初年被正式定性为“中秋节”


开始有百姓庆贺中秋节的到来


图片



唐朝共在历史上存在了二百八十九年

先后经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国力在此时到达了鼎盛时期


经济、文化均具有多元化开放性的特点


图片



是个相当浪漫且有文化底蕴的朝代


我国的历史发展和对他国的文化输出

也具有深远影响


图片



按理来说,拥有这么强大的背景

唐朝人过中秋习俗活动

应该具有很多特色才对


但事实上

唐朝人过中秋的习俗活动

恰恰处于中秋出现之后最简陋的阶段

整体的活动除了赏月,就是玩月


图片



唯一突出的特点

就是有不少诗人在喝酒赏月的时候写了诗作

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产


图片



而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

则是唐朝的统治者太大方


图片



这个朝代的官员假期堪称历史最多

不仅有十日一休的旬假

季节交替的假、传统节日的假


图片



哪怕只是个刚定下的还没什么名气的中秋节

唐朝的皇帝都十分大气地给了官员三天假期


图片



所以唐朝一般会过中秋节这种新贵节日

基本上都是有钱有空官员富户


大部分的百姓还是要为生计奔波

根本没心情赏月


所以中秋在唐朝发展的道路并不是很顺利

唐朝时的中秋习俗形式也比较单一


图片



后来唐朝覆亡,朝代更替为宋朝


这个时候的中秋已经在民间流传开来

于是中秋的习俗内容得到了极大的扩充


奠定了后期中秋习俗的发展基调


图片



虽然宋朝的官员中秋节只一天假

相比唐朝时减少了很多

但此时的中秋节已经变成了全民节日

过中秋的情景比唐朝热闹地多


图片



首先不能绕开的还是中秋赏月习俗


有钱的贵族一般会在自家

找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摆上瓜果糕点等物

做好赏月准备


图片



普通百姓则会提前争抢城中较高酒楼

占据最佳的观月地段,以便赏月


图片



同时,宋朝过中秋之前

街上的各酒家几乎都会重新装饰门面

挂出“卖新酒”的旗子,人人都会争相买酒


哪怕是贫困人家也要典当物件换上二两

才能算不负佳节


图片



宋朝人为提升中秋节整体的娱乐性

还将元宵节的“放花灯”习俗挪到此时


图片



孩童在外玩耍时会将提前准备好的花灯

放入江河之中漂流

亦会手持花灯在街道上嬉戏


这种狂欢直至夜深都不会散去

有些夜市甚至会通宵达旦

行人络绎不绝,共度佳节


图片



宋朝之后的元朝在接手中秋习俗的时候

倒是没加上什么特别的习俗

基本内容还是和宋朝一样


图片



不过元朝的统治者是蒙古人

他们在过中秋时会在普遍的中秋习俗中

加上自己独特文化特色


图片



元朝的统治者当时主要有两个办公地点

一个叫大都(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


一个叫上都

(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


每年四月份的时候

皇室就会离开大都到上都避暑

过完中秋再回来


图片



所以每到中秋节时

元朝的皇室会在上都举行洒马奶酒祭典

以此祭月


同时还会在宫廷内举办大型宴会

并在上都城内最高的建筑物上观赏月色

佐以斗鹌鹑等娱乐活动




而留守在大都办公的官员则会

举行宴饮的同时进行“巡山”“巡仓”等活动


为皇室南返做准备


图片



因这个时期统治者给汉族百姓

定下的规矩比较多


宵禁制度的严苛执行使得百姓们

多各自在家中进行祭月、赏月等活动


宋朝时百姓通宵过中秋的盛况不再出现


图片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

历经朝代变更、逐渐从胡饼进化而来月饼

终于在此时成了中秋节的节令食物


图片



相传,这与后来灭了元朝

建立明朝朱元璋还有一段渊源


话说朱元璋率兵起义

曾将“八月十五夜起义”的信息藏于饼中

递送到城中的各路起义部队


里应外合方才攻破城池,取得胜利


图片



朱元璋为纪念这场胜利

便自此将月饼当作中秋的节令食物


如此,月饼才成了中秋节的物化代表之一


图片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传说

明朝的建朝史中秋节有很大关联的原因


明朝人相当重视中秋节的节日文化


图片



不仅在国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

建立了君王祭月时专用的月坛

(现今已变成月坛公园)


而且还为中秋节冠上了“团圆节”之名


图片



人们在中秋时也不再以赏月活动为中心

而是将亲人团圆定位成中秋节俗的明确主题


图片



在完成自古流传下来的祭月等一系列活动后


各户的当家主妇会根据家中人口

(在家中和在外地的都要算在内)

等量切开做好的月饼,以示全家团圆


这便是中秋“分饼”习俗


图片



而各地也开始将地域文化融入进中秋节俗

形成了各种独特的庆中秋活动


明末

北京一带开始流行于中秋时“玩兔儿爷”


这种用泥做的兔首人身、身施彩绘的塑像

也是从传说中进化而来


图片



相传月亮中有一座广寒宫

宫里住着美丽的嫦娥仙子和一只玉兔


图片



因这玉兔是神兔,不能随意捉来玩耍


所以民间艺人便用泥塑的方式

“请”神兔于中秋下凡,并供奉起来


在中秋祭月时亦有祭拜“兔儿爷”的祭祀活动


图片



浙江钱塘一带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

和地球自转的离心力会产生涌潮


这一景象在中秋前后最盛

故此地的中秋观潮习俗也由来已久


图片



广东地区则有在此时吃炒田螺吃芋头的习俗


(《顺德县志》:“八月望日,尚芋食螺。”)


图片



  因此时的田螺肉质肥美

中秋吃螺肉可明目之说


而中秋食芋则有辟邪消灾不信邪之意


(《潮州府志》:“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


图片



清朝时,人们对中秋节的关注点

则更多地放在了娱乐活动的拓展上


如上文提到的“兔儿爷”在此时形制更加多样

逐渐发展成了儿童中秋玩具


图片



各户也在中秋赏月时

加入了“击鼓传花”“桂阴闻笛”等娱乐活动

使赏月活动变得更加丰富


图片



清朝中秋时

未婚的女性还有去邻家菜圃偷葱偷菜的习俗

以此祈求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君


(旧时俗语称“偷个葱,嫁个好老公;偷个菜,找个好女婿。”)


图片



已婚妇女则多会偷瓜求子


图片



由此可见,中秋的习俗发展与所处的朝代

各地不同的地域特色

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思想是挂钩的


图片



经过历代发展

现代中秋节已然成为了

具备大量秋季时令习俗的节日


节日文化节日习俗都较为完善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

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是寄托人们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

祈盼丰收、幸福之意的重要节日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