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

节期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

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之一


此节主要流行于北方

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

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同时民间亦有将此节与清明节、中元节合称为

中国三大“鬼节”之说


这一天在旧时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

所以也是为家人准备御寒衣物的日子



相传,与寒衣节由来相关的传说有很多

且皆与历史人物有关


如朱元璋“授衣”传说、孟姜女千里送寒衣传说

商人促销伎俩传说等


其中,商人促销伎俩的传说便与东汉蔡伦有关


图片

(蔡伦(?-121年),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制成“蔡侯纸” 。他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他本人也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 )


图片


相传蔡伦刚发明出纸时,买卖很好。蔡伦的嫂子慧娘见状就让丈夫蔡莫也造纸售卖,但蔡莫所造的纸质量不好,没人光顾。慧娘见状便想了一个办法。


某天半夜,慧娘假装因急病而死,蔡莫边烧纸边哭诉,烧了一阵后,慧娘便在棺材里大喊:“把门开开,我回来了。”人们把棺材打开后,慧娘装腔作势地唱道:“阳间钱能行四海,阴间纸在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肯放我回家来?”


慧娘和蔡莫合演了这出戏,使大家以为烧纸有很大的好处,远近的乡亲便都来买蔡家的纸烧给自己死去的亲人,不到两天,积压的纸被抢购一空。


因慧娘“还阳”那一天正是农历十月初一,所以,后人便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坟烧纸,以示对祖先的怀念。




那么寒衣节时有哪些习俗呢?


图片




吃黍臛




《荆楚岁时记》有载

“十月朔日,黍臛,俗谓之秦岁首。”


由此可见,阴历十月初一为"十月朝"

而旧时每逢此时

秦人有吃“黍臛”(shǔ huò)过节的习俗

并流传至后世

图片
图片




过冬准备




在北方到了农历十月一之后

天就一天比一天寒冷了


因此

人们在为亡人送寒衣过冬的同时

还会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


如妇女们会在这一天拿出做好的棉衣

以供家人换季


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

也要督促家人试穿一下,图个吉利


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

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

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图片
图片




烧包袱




寒衣节祭祀时

除了有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

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


在祭祀时,人们会把冥衣焚化给祖先

此举被称作"送寒衣"


后来

有的地方将“烧寒衣”的习俗做了变迁

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

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


此举虽有寒衣之名,却无寒衣之实


不过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

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这就叫“烧包袱”


除以上习俗外

寒衣节时我国各地亦有不同的祭祀习俗


如山西晋南地区百姓在送寒衣时

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

说是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而晋北地区百姓在送寒衣时

除了要将五色纸做成衣、帽、鞋、被等式样

还要制作一套瓦柱分明,门窗俱备的纸房舍


山东地区的百姓则有将秋收物品供奉给先人

以此报告一年的丰收成果的习俗


图片


“烧寒衣”是中华民族“祖先崇拜”文化的表现

但亦要注意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火的使用

避免发生火灾


亦不可大肆焚烧,以免污染环境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