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 也是冬季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 在我国活动的主要气团 一般会随季节变化而有所转变 小雪便是典型的反映这种气候特征的节气之一 小雪之后 冷气团在与暖气团的激烈厮杀中会逐渐位于上风 天气愈发寒冷,开始向干冷天气过渡 一般冷气团和暖气团交锋时多会产生雨、雪等物 暖气团占上风时多会下雨 但小雪之后 降水形式在冷气团的干预下 逐渐从降雨变成了降雪 可小雪时万物仍处于初冬阶段 气温还没有低到一年的底端 所以下雪的数量比较少,质量也不高 多以雨夹雪的形式出现 因此这时候的气候只能被称为“小雪” 空气中有水分时 阳光便会与水滴撞出光的色散现象 这种情况在雨后空气尘埃少而雨滴多时更为明显 就成了人们常见的彩虹 小雪之后天气干燥,干冷气团一家独大 所以空气中并无多余的水滴 自然也就见不到彩虹了 (小雪三候之一候虹始不见) 古人将天地中的气分为天气和地气 小雪之后从天上来的天之气持续上升 而地之气则随之下降 二者渐行渐远 干湿、冷暖等因素均不再交融 (小雪三候之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 两者相近时会制造出充足的雨水灌溉植物 但两者分开之后万物凋零 所以此时的物候闭塞 天地开始呈现萧条的冬季景象 (小雪三候之三候闭塞而成冬) 小雪到来当天虽然并不特指雪天会即刻到来 但在古人心中 雪是祥瑞之气的化身 所以人们都希望此时能顺应节气规律按时下雪 旧时每逢京城下雪 官员都要“上表称贺”,以此赞颂天子功德 而在农人眼中 冬日的积雪有为土地保暖之效 能保证来年开春时土地依旧肥沃 所谓“冬雪为财,春雪为灾” 便是指适时而来的冬雪预示的是来年的丰收 民间在此时亦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 此时秋收作物全部收藏入库 天气也干爽适宜 正适合用来加工、风干腊肉 所以旧时一些农家会在此时挑选合适的时机 做需要风干晾制的香肠、腊肉等物 然后把这些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存起来 到春节时便正好能享受美食 而其他地区则有将糯米蒸熟捣烂后制成糍粑 将捕捞上来的鱼晒成鱼干 将储存好的新鲜蔬菜腌成咸菜的习俗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适宜储存冬季干粮的时节 此时也应当及时准备取暖工具 古代没有取暖器、空调等现代物品 但聪明的古人总能造出适用的取暖工具 如最常见的“汤婆子” 便是一种铜质或磁质的扁圆壶 使用时一般会将热水从上方带螺帽的口中灌入 拧好螺帽后再塞进大小相等的布袋中放入被子 以此增添热度 功能类似于现代的热水袋 但这种用具使用场景大多在家中 而出门在外时 多数人则会使用便携的掌中取暖工具 “铜手炉” 这是一种由炉身、炉罩、提梁组成的暖手工具 主要原理是将烧熟的炭火放在炉身内 并通过炉罩散热,以此达到保暖效果 旧时富贵人家还会 在用金属制成的香囊中放置香片 以此达到焚香、暖手的效果 不过此类物品的保暖性一般没有前两项好 所以逐渐被取代 小雪到来后 天气渐渐进入真正的寒冷期 所以要注意多添衣物御寒 天气晴朗时可多到户外晒太阳 这样可起到温通经脉的作用 必要时亦可通过针灸等手段祛除体内寒气 以便安然过冬 自此之后室内外温差也逐渐拉大 所以最好将锻炼活动安排在日出后或午后 并提前做好热身运动 运动内容则应以温和的有氧运动为主 以免因运动量多大而大汗淋漓 最终导致风寒之邪趁虚而入 秋冬季节本就是流感病毒爆发的高峰期 虽然我国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整体形势良好 但全球范围内的病毒仍然有持续蔓延迹象 所以在这种降温的天气里 我们更应该提高警惕 配合各地部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购买和烹饪冷鲜、冷冻食品时 则应使用流水将食品冲洗干净 完全烹煮熟方能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