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
江
挑
花
分类:传统美术
地区:安徽省望江县
年龄:一千多年
特点:针法独特、做工精细、技艺含量高
安徽省望江县流行的挑花工艺 是在渔耕并存的农业社会环境中 由祭祀供品发展转化而来的 它起源于唐代 最早人们用毛发和麻布挑制敬神的敬褡 而后逐步发展为日常家居的点缀 望江挑花在传承发展中 逐步形成挑、钻、游、织四种针法技艺 “挑”是一种十字针法 分单十字和双十字 以“挑”为主的游花具有细腻、鲜明的特点 正反图案花纹一致 经“钻”技法做出的织品正面是阳花 背面是阴花,立体感强 运用钻花原理形成的织花 有提花的感觉和钻花的效果 凸现了技艺的精湛和娴熟 不同的针法运用 挑绣出的饰品图案具有不同的特色和效果 据说 最初指点并传授这一独特技法的是唐代文学家罗隐 那么 罗隐是什么人呢? 罗隐 (833年~910年) 罗隐,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晚唐诗人。 他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思想属于道家,其书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据史料记载 在唐朝中、晚时期 著名的文学家罗隐为避“安史之乱”期间的兵火战乱 几经跋涉,寻寻觅觅 来到地处皖西南边陲的香茗山中蛰居栖身 望江挑花的故事就在这里发生 下面一起去看这段故事吧! (注:本故事以史实为基础编撰创作而成,存在虚构成分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早期的望江挑花 主要用于女性头巾、衣、裤、围裙 及小儿襁褓、围兜、抱裙、鞋帽的装饰 后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开始用于男性汗巾、腰带、车辫、褡裢等器物的装饰 及帐檐、桌围等室内器具 发展至今 望江挑花已成为当代家居用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沙发靠垫、扶手、窗帘、壁挂、地毯等 望江挑花流布范围较小 受外地文化影响极少 始终保持着古朴、典雅的面貌 其构图优美,变化有序,色彩对比强烈 正反相映成趣,极富观赏价值 具有针法独特、做工精细 技艺含量高、难以仿冒复制的特点 同时 望江挑花的构图有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特点 构图元素主要取材于生活 除各类几何图形外 常见的植物有藤蔓、花果、茎叶 常见动物有蝴蝶、蜜蜂、松鹤及十二生肖等 其他图案有太极、八卦、山、水、船 及如意、寿字、福字、喜字等各种文字 除此之外还有生产、游戏及图腾、宗教等图案 望江挑花的制品细腻精湛、色泽淡雅 其以构图精美、正反成趣、美观实用的特点 为望江人民所喜爱 世代相传,保留至今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